終南别業
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
石猴出世
感盤古開辟,三皇治世,五帝定倫,世界之間,遂分為四大部洲:曰東勝神洲,曰西牛賀洲,曰南贍部洲,曰北俱蘆洲。
這部書單表東勝神洲。
海外有一國土,名曰傲來國。
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山,喚為花果山。
此山乃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自開清濁而立,鴻蒙判後而成。
那座山,正當頂上,有一塊仙石。
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圍圓。
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圍圓,按政曆二十四氣。
上有九竅八孔,按九宮八卦。
四面更無樹木遮陰,左右倒有芝蘭相襯。
蓋自開辟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
内育仙胞,夏朝時候,(約公元前1972年)一日迸裂,産一石卵,似圓球樣大。
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五官俱備,四肢皆全。
便就學爬學走,拜了四方。
目運兩道金光,射沖鬥府。
(
點評:1、(夏朝時候孫悟空出世)為本小說設定。
因為本小說後面故事,需要孫悟空此時出世。
《二郎寶卷》相關的傳說:孫悟空因為弼馬溫官小,一鬧天宮,玉帝說如果幫他把犯天條的妹妹雲華夫人鎮壓,玉帝就依他封做齊天大聖。
孫悟空辦了。
而雲華的夫君楊天佑,夏朝四川成都楊萊巷人。
為了楊戬在商朝前出世…..
但西遊記原文“祖師道:“流字門中,乃是儒家、釋家、道家、陰陽家、墨家、醫家,或看經,或念佛,并朝真降聖之類。
”悟空道:“似這般可得長生麼?
””大概在春秋戰國。
大聖道:“我記得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楊君,生一男子,曾使斧劈桃山的,是你麼?
我行要罵你幾聲,曾奈無甚冤仇,待要打你一棒,可惜了你的性命。
你這郎君小輩,可急急回去,喚你四大天王出來。
”其中“你這郎君小輩”,可以說是後代出生,也可以說孫悟空認為他與玉帝平起平坐,楊戬身為玉帝外甥,地位低微。
所以前面讓通天教主,在夏朝左右,提前在截教内設了一個小教-儒教,并且沒有正式施行,而是摸索中。
“通天道人雙手一拍:“對頭,道友說的極是。
那我是否在截教裡面先建個小教,專門給凡人用。
教名,單字,帶人,人之所需,曰儒,儒教?
教名也就是個名稱,這倒不急,但人需要什麼呢?
”等春秋時,化身為孔子,正式施行。
至于其他的陰陽家之類的,就當西遊記沒有這句話。
都按西遊記原文的,就沒法寫了。
而且西遊記原文有些地方寫的也有矛盾。
2、孫悟空是天地開辟之初就存在的石頭(“蓋自開辟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
”),不是後來女娲補天剩下的石頭。
孫悟空比女娲早存在,但晚成人。
早不能說明問題,年齡大不一定本事高,有大器晚成;也有朽木不可雕也,即材料有問題。
讓頑石點頭比較難,石頭成精也比較難,但比較硬實,先天強大。
以濟世為要,可達者為師,隻求法力是為迷途。
文殊菩薩過去法身是南無龍尊王佛,是七佛之師、燃燈佛之師,亦是釋迦佛祖師。
雖然龍尊王佛涅盤了,但不等于沒有了,而是跳出了生死輪回的世間。
“菩薩清涼月,遊于畢竟空。
衆生心水淨,菩提影現中。
”就是說涅盤是在虛空之中。
空的境界,就是“處處無家處處家”的安住之所,既無所不在。
現在法身是寶積如來,将來法身是普見如來。
現在為普救衆生,倒駕慈航,轉為文殊菩薩,成為釋迦佛尊弟子,共同普渡衆生,體現了我佛法衆生平等、達者為師、一心為民的純淨菩提心。
)
一股瀑布飛泉,衆猴拍手稱揚道:“好水!
好水!
原來此處遠通山腳之下,直接大海之波。
”又道:“那一個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
”連呼了三聲,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名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
我進去!
”
石猴跳過橋中間,左右觀看,隻見正當中有一石碣。
碣上有一行楷書大字,镌着“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
”衆猴拱伏無違。
一個個序齒排班,朝上禮拜,都稱“千歲大王”。
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兒隐了,遂稱美猴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