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舅好怕阿爺,吓的落荒而逃,坐那汗水都下來了。
”大公主甯蕙見他那樣,也不由的笑起來。
皇後剛才一直安靜的看着丈夫與兄長談話,沒插一句嘴,此時則勸道,“陛下一國之君,何必去倒賣人參自賤身份?
”
“皇後此言有失偏頗了,朝鮮這次送來的這兩萬多斤人參,我大明轉手就能賺得數十萬兩銀子,可别小瞧這幾十萬兩銀子。
禦營一鎮人馬,戰兵五千,輔兵一千八,一年軍饷就要三四十萬兩了。
這一單人參所得收益,就能供禦營一鎮兵馬一年軍饷啊。
”
而一戶普通農戶,種九畝糧再種畝桑養蠶,一畝地丁銀加火耗才二鬥多糧,十畝才兩石多。
這一單人參,就相當于幾十萬戶百姓的賦稅上繳。
而禦營今年要再次整編,編為本部五軍二十鎮,十萬戰兵,三萬六輔兵。
另行營十鎮,五萬戰兵,一萬八輔兵。
京營三鎮。
外鎮七鎮。
此外各地部隊,都要整編成屯鎮和團練。
北伐還未成功,又開始整軍,甚至壓縮禦營,其實關鍵就是錢糧供應問題,沒有錢糧軍饷供給保證,軍隊沒有戰鬥力。
可如果提高糧饷,供給又困難。
必須得找到一個平衡點。
朱以海的辦法,就是打造一支精銳的禦營,少而精,大約就是十八萬到二十萬戰兵之間。
這是主力野戰軍團,也是嫡系部隊。
既要外打鞑子,也要震懾内部。
西南等邊地,要多設屯鎮以協助行營,震懾土司,維護安穩,内地發達地區,以少量行營鎮守大城,地方用團練為主。
守外虛内,也是沒辦法的辦法。
屯鎮兵屯耕戰守,團練更是閑時訓練,都是盡量減少開支供給的。
但禦營必須全力保障的。
一文錢難倒英雄漢。
沒錢不僅普通百姓寸步難行,就是國家也是難以維持的。
崇祯的敗亡,本質就是财政的崩潰。
不管深層次原因是什麼,财政崩潰都是最直接的體現,進而帶動的是軍事等各方面的崩潰。
朱以海很務實。
賺錢也不跌面,能夠賺到錢供給軍官,供養百官等,這有什麼不好意思的。
倒賣人參賺錢,總比直接加三饷強百倍吧?
萬曆皇帝當年開征礦稅,也是很不錯的搶救大明手段之一,可惜頂不住東林嘴炮們,這些人就恨皇帝與他們争利,最後萬曆一死,這礦稅自然也就沒了。
本來内庫每年還能補貼财政不少,結果最後這點财源也沒了,徹底成了一潭死水。
“人參是個好東西,尤其是二兩以上的人參,效果更好,回頭朕挑上等人參十斤送來,讓禦醫為皇後配制參茶等,皇後也滋補調理。
”
“這大參那麼貴,十斤值一二千兩銀呢,陛下還是發賣以補軍用吧。
”
朱以海笑道,“朕既要厚養軍士,也不能虧待了自己妻兒啊。
放心吧,朕賺錢的本事也不少的,現在還是不太擔心銀子的。
”
他的皇帝資産不少,皇莊皇店都有,但是現在在慢慢的減少皇莊,田地這東西占太多不好,所以現在他主動的拿出來賣給禦營将士們。
反正田地其實收益也不高,就是比較穩。
但對于皇帝來說,其實賺錢的買賣多呢,比如說開礦、冶煉、鑄造,再比如搞金融,開銀行、錢莊、典當行,再比如搞貿易,馬幫、商隊、海船,制造業如瓷器、絲織、織布,金銀飾物、銅器,造紙印刷等等。
皇帝搞這些有許多優勢,不受政策影響,不怕打壓,尤其是資本足。
比如說搞造船這行業,一般人做不了,皇帝要做容易,本身皇家以前就有這相關的産業、工匠和技術,現在聯合民間資本、技術,甚至引進外商、西方技術等,很容易做大做強。
這種産業,本身拼的就是規模以及關系,畢竟你光有技術,你還得有訂單啊。
皇帝家的造船廠,還怕沒訂單?
再比如搞金融業,這行最重要的就是信用。
皇帝家的銀行錢莊這些,雖不如戶部銀行名頭響亮,但好歹也是皇家招牌,不比一般的商人更得信任?
加上天然的政策上的優勢等,這買賣開遍全國都很便利的。
其它諸如高精尖制造業,如瓷器、鐵器、金銀器物,以及絲織等這些行業,那更是擁有充足的技術優勢的。
朱以海動不動就拿銀子賞賜将士,賞賜功臣,救濟災民,都是直接動用自己小金庫的。
皇後雖是張家女,但現在也喜歡用傳統的天家思維,覺得皇帝親自去弄錢不合适,就好比士紳之家,一般也不直接操持踐業,都會弄些旁枝庶子之類的甚至是家生奴掌櫃的去操持經營。
一些勳戚之家,甚至還會弄些白手套。
不過朱以海并不是很在乎這些,何必既當又立。
賺錢又什麼不好意思的,隻要不偷不搶,就可以。
大明今天這樣子,還有什麼不好意思的,現在就得一門心思搞錢。
隻要搞到錢,才能維持軍隊擴張發展,才能打敗鞑子,收複中原。
沒錢,那就重回老路,到時又是死路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