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有錢,計劃制定,接下來要搞的基建自然的沒有什麼阻礙。
華夏最先建設的就是依托原有公路重新開建更寬更大的國家級公路,這些公路溝通大陸各省,乃是國防戰略和省際交通貿易的根本需求。
搞基建,自然不能每個省份都搞,要根據地區的不同指定不同需求的計劃。
如南洋十省,多以海運,需要做的不是建立公路,而是看情況修建環島鐵路還是修點簡易公路了事。
如中亞、烏拉爾以東、新西伯利亞和北方諸多省份,除部分重點開發的地區之外,前期都以鐵路作為主要溝通工具。
這些省份人口不多,尤其是頓河畔成立的工黨國家,為了獲得建國後的底蘊和增長勢力,更是和華夏達成将整個烏拉爾以東的非華夏民族帶走了。
目前在這些葉尼塞河以西到烏拉爾以東的新得領土上,也就中亞目前因為各種問題最終依舊是部族武裝占據着。
華夏長期所有的核心省份則根據地形和地方經濟條件,或是形成區域公路網,或是建立基本省道。
而在新得的東南亞次大陸,面積廣闊卻又山林密布,溝壑丘陵縱橫,還要承擔印度洋方向的國防,所以交通不能過好也不能太差。
從瑞麗出發,抵達八莫之後,盤山公路段結束,到了伊洛瓦迪江沿岸平原将會修建更多公路、鐵路,尤其是那條正在修建的攀枝花到勃固的鐵路,将會是華夏未來十年内的國防、西南外貿的重要組成部分。
整個東南亞,共分四省之地,巴坎山脈-若開山脈以東的舊因殖民地已經改名麗水省;東面的舊法殖民地以順化為界,北稱交趾省,南稱瀾滄省。
更南方位于馬六甲海峽的舊英殖民地,亦被改名為馬六甲省。
半島四省,華夏短期内是沒有辦法全力開發的。
不是沒有精力和沒有錢财,而是現在主要的發展方向是北方新得的各個平原。
原本華夏的人口因為一次次的大移民行動,最終導緻的是華夏充沛的人口被一一分散,想要恢複這些地方,最終可能需要華夏十年之後才有更多的人口進行移民。
而且這些移民還大多是建國之後出生的青壯,經過父輩的積累,家庭不再貧困,恐怕想要移民隻能進行強制的移民法令了。
所以華夏在四省的二十年發展計劃是前五年占領平原并完成肅清行動,同時建設滿足需求的公路、鐵路以及其他國防設施,之後的五年将會大力開展一期移民。
在完成第一個十年計劃之後,第二個十年計劃将是在華夏的西南、華南進行更加優渥的鼓勵生育計劃。
像是華夏的滇省、黔省和川省,那更是喊出了“多生孩子,走出大山!
”的口号,生孩子獎勵錢,讀書不用錢,國家幫忙養,隻要你敢生,甚至生了之後不想養都行。
還有就是易地生産行動,以國家的名義組織,以地方帶頭,組建中南三大民墾集團,以務工的形式組織大量西南山區的農民前往四省的平原種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