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以前,結婚儀式并不熱鬧,《禮記》曰:“婚禮不用樂,幽陰之義也。
婚禮不賀,人之序也。
”
人們固守周禮,不奏樂、不慶賀,直到漢初仍是如此。
然而婚姻終究是“大吉也,非常之吉也”的喜事,随着大漢承平百年,世間風氣大變,人們安于享樂,“婚禮不慶”不僅名存實亡,更加發展出了與周禮完全相反的極端情況:
“今嫁娶之初,男女無别,反以為榮。
”
“今嫁娶之會,錘杖以督之戲谑。
”
泰山太守應劭所作《風俗通》就記載了一件十分荒唐的事:汝南張妙參加杜士的婚禮,“酒後相戲,縛杜士,捶二十,又懸足指,士遂至死。
”新郎婚禮當日慘死,紅事變成白事,喜事變成悲劇。
桓家三子桓纂與臨湘大族王氏女郎,便在這種充滿熱烈、喜氣、吉祥,甚至是略顯嬉鬧的氣氛下完成了婚禮。
午後,劉景、劉蟠從桓家府邸出來,後者休沐了六天,明日便要回曹治事,索性不再還家,劉景唯有獨自乘車返回龍丘。
天黑前順利到家,劉景下車後,發現自家大槐樹下坐着兩個面孔陌生的人,二人見到他,起身長長一揖,其中為首的中年男子開口說道:“小人鄭當,拜見劉郎君。
近兩載未見,不知劉郎君還記不記得小人?
”
鄭當一邊躬身行禮,一邊暗暗打量劉景,相比于兩年前,劉景五官總體變化不大,隻是更成熟了一些,但氣質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如今他已徹底褪去少年人的輕浮之氣,背脊挺直,目光明澈,從容自信,俊郎不凡,風儀氣度之佳,即使放眼冠蓋如雲、才俊輩出的南陽郡,也少有人及。
劉景仔細辨認一番,說道:“你是……你是鄧家的鄭監?
”
“正是小人,郎君真是好記性。
”鄭當又說道:“小人此番前來,一是代我家主人奔君兄之喪,二是替我家女郎送一封信給劉郎君。
”
劉景心跳霎時快了幾拍,鄧氏女郎名叫鄧瑗,字少君,是劉景的未婚之妻,兩人乃是指腹為婚。
指腹婚最早始于光武帝劉秀,當年其麾下大将賈複以作戰勇猛著稱,一次重傷垂死,劉秀為安其心,當衆宣稱“聞其婦有孕,生女耶我子娶之,生男耶我女嫁之,不令其憂妻子也。
”這便是指腹婚的由來。
劉景幼時聰明可愛,恰逢鄧攸妻子有孕,鄧攸便和劉景之父劉尚開玩笑說:“若生女,當嫁作劉家婦。
”
不想鄧攸竟一語成箴,随着鄧瑗的降生,兩家就此訂下婚約。
劉景七歲父親去世,離京還鄉,記憶已然模糊,隻隐約記得鄧瑗是一個沉靜聰慧的女童。
兩人再次見面,已經是八年之後,劉景負笈遊學襄陽,而襄陽距離新野不過百餘裡,劉景自然要登門拜訪。
鄧瑗比劉景小兩歲,年芳十三,秀發覆額,體質修長,娟好如玉人。
鄧瑗非但容貌美麗,且才氣逼人,兩人談起五經要義、史集典故,劉景發覺自己的學問居然還不如面前的小丫頭,自尊心受到了嚴重打擊,心中既慚愧又羞惱,偏偏還要故作鎮定,更聞鄧氏子弟背後奚落嘲諷,悲憤之下,負氣而走。
最後一次見面,則是在今年年初,劉景隻敢在淯水河畔遠遠望鄧瑗一眼。
彼時剛剛及笄的鄧瑗已是南陽遠近聞名的女郎,有絕世之姿,其臨河而立,耳聆淙淙、目眺波瀾,衣袂迎風拂揚,軒軒然若霞舉,宛若神女。
劉景内心不禁自慚形穢,認為自己沒有一點配得上她,連上前相見的勇氣都失去了。
“足下請随我來。
”劉景平複心情,邀鄭當去室中叙話。
二人落座後,劉景并沒有立刻看信,将信暫時放到一邊,詢問鄭當是何時到達的長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