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來改裝蒸汽船的原型是一艘十二輪中型車船,能裝載三百人,體積夠大,才能容得下蒸汽機。
南宋時期盛行車船,其實就是一種人力明輪船,和第一代蒸汽船有異曲同工之處,都是在船舷兩側安裝撥水的明輪,隻是驅動力來源不同而已,明輪船的缺點在于撥水輪一半暴露于水面之上,這就造成了動力的浪費,遠不如水下螺旋槳來的給力。
之所以采用明輪,主要是方便快捷,拿來就改,螺旋槳牽扯到一些水密性的問題暫時還無法解決,而且最重要的目的是試驗蒸汽機,有了本土生産的蒸汽機,就能發展很多産業了,可以采礦,打鐵,甚至搞一個鐵路運輸線路。
火輪船下水試航的時候,沒有引起任何轟動,兩岸忙着秋收的農民甚至不屑于多看一眼,也難怪,最先進的雅馬哈舷外機都見識過,再搞蒸汽機未免有點倒退、複古的意思。
可基于曆史技術水平的發展才是腳踏實地的發展,将來建立船隊,總不能靠劉骁一個人把船用柴油機搬過來吧,有柴油機就得有柴油,大批量的使用就得有煉油廠,就得有油田,這都是靠位面搬運無法解決的事情。
對劉骁來說,最缺的是人才,跨越時代的科學技術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普天之下,就他和王洛嘉具備基礎的科學教育水平,那些所謂的當世大儒根本派不上用場,他們在意識形态,向心力和道德教育方面有用,在科技上等于文盲。
沒有科學人才,但技術人員卻大把的,将軍中的能工巧匠集合起來,用燒到沸騰,壺蓋亂動的水壺給他們講蒸汽機的原理,他們也能聽懂,這台船用蒸汽機,是錢學林在網上找的圖紙,事先加工好,讓劉骁把關鍵部件帶過來,一般性的部件就地打造,最後匠人們集思廣益裝到船上去的。
隻靠這些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匠人是不夠的,王洛嘉實行了一個政策,學齡兒童免費提供餐食,吃不完的還能往家帶,這就大大吸引了一批家長把孩子送到學堂念書,學童的基數上去了,從中挑選高智商孩子的幾率就大。
聰明的孩子,會被集中起來學習,給他們看各式各樣的科普畫冊,這都是劉骁背過來的兒童讀物,深入淺出講述科學原理,再加以各種物理化學的小實驗,對科學常識基本就有一個大緻的了解了。
下一步是等孩子到了讀初中的年紀,就上基礎課,沒有教員沒關系,整幾個大白布放投影,電視教學效果也不差,智商高願意學的自然能學出來,不願意學的也不強求,當個技工也不賴。
這是十年二十年的長遠規劃,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隻能一步步來,好在對于劉骁來說,二十年也不算長,折算下來也不過是三年多,在他大學還沒畢業的時候就能見過成果了。
今年的秋收格外豐厚,老天爺似乎對飽經戰亂的四川終于有了一些憐憫之情,風調雨順,五谷豐登,雜交水稻的産量極其驚人,以至于谷倉都爆倉了,老百姓的溫飽問題得以解決,人口緊跟着就暴增,不僅是外地來投親靠友的難民,還有未出世的孩子,孕婦的數量大大增加,再過幾個月,釣魚城将會迎來一波生育高峰。
三艘平底貨船抵達合川,領隊的是久違的李榮,山東李璮終于湊夠了錢來買貨了,按照大炮五十兩,長短槍一兩的價格,李家悍然采購大炮一百門,長短槍一萬支,李榮是個懂行的,明白隻買槍炮不買火藥是不行的,另外配貨大批火藥、燧石、導火索。
這是一樁大買賣,劉骁親自接見李榮,但李榮似乎面帶愧色,支支吾吾。
劉骁立刻明白了,李璮在耍小聰明,這個山東軍閥素來以橫跳狡黠而著稱,在宋蒙之間反複叛變,蒙古讓他調兵配合,他就以攻打宋朝為由拒絕出兵,對宋這邊也是隻索要好處,不承擔義務,指望他老老實實做生意,難。
果然,李榮說,确實要采購這個數量,但是黃金沒那麼多,隻能先預付三成,貨到青州再支付三成,後三成等打下濟南再付,最後還要留一成作為保證金,出現質量問題從裡面扣。
劉骁氣笑了:“李璮是不是當甲方當慣了,他有什麼資格給我定規矩,按照我的規矩來,全款,包送貨,不然就請回吧。
”
李榮背負着使命前來,要為自家主公省錢,又必須拿到貨物,要知道他從青州出發到合川這個路程可不近,足足走了兩個多月,事情辦不成,他就别活着回去了。
但劉骁這邊沒有絲毫通融的餘地,你李璮是蒙古那邊的,能賣給你就算不錯了,還讨價還價。
最終李榮屈服,交出帶來的五千兩黃金,劉骁賣給他三十門火炮,三千五百支步槍,派嶄新出爐的蒸汽船合川号協助送貨。
合川号蒸汽船臨時加裝了多門火炮,押送着三艘貨船啟航,以運送進攻朝廷火器的名義順利通過重慶的水上關卡,沿江而下,一路暢通,行至鄂州時終于遇到了麻煩。
押運負責人是馬伯求,以他的才能幹這事兒還是遊刃有餘的,但這回他面對的人是新任鄂州防禦使納蘭羽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