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有五百名來自各成員國的志願兵加入到了尚在組建中的地球艦隊,其中華、俄、德三國占了百分之七十,而剩下的百分之三十大多來自南亞。
這些志願兵将被在安加島航天員培訓中心——目前全球公認規模最大、最專業的航天員培訓基地中,接受為期三個月的訓練,學習航天員所應具備的基礎知識,以适應太空環境下作戰。
這五百名志願兵還隻是第一波,在未來的一年裡,各成員國還将根據分配到的名額,陸續送來共計五千名志願兵,為尚在萌芽中的地球艦隊輸皿供氧。
将這五百名志願兵安頓好,與吳長峰打了個招呼後,江晨便離開了航天員培訓中心。
沒有直接返回科羅島的未來人大廈,而是開車順道去了一趟高新技術園區,前往了未來人重工的工廠。
上次與華國國電談成電力出口協議後,華國交通部部長便往新國這邊跑了趟,在了解到磁懸浮公路的改造成本後,立刻向江晨提出了希望引進磁懸浮汽車技術的請願。
當時江晨雖然答應了了下來,但未來人重工一直在處理科羅島、安加島以外其他幾座島嶼的磁懸浮道路網改造,産能尚不足以開發海外市場。
現在最後一座島嶼已經改造完成,未來人重工也總算是可以騰出手來,去消化那些堆積如山的海外訂單了。
到了未來人重工的工廠後,CEO楊光磊帶着江晨在廠房裡面轉了一圈,向他展示了最新建成的磁懸浮裝置生産線。
“這條新增生産線是我們在自動化項目上的一次嘗試,采用超級計算機協調各生産環節,從生産、加工、裝配到最終出廠,全部由機械完成。
除了幾名負責生産線維護和調試的工程師外,可以說這套生産線已經實現了完全無人化!
”
說這句話的時候,楊光磊臉上的表情相當自豪。
這可不是什麼鋼錠、子彈生産線,而是囊括了上百個加工環節的高科技産品!
從石墨烯電路闆的刻畫到磁懸浮生成裝置裝配,完全由自動化的機械完成操作,如果這種自動化技術能夠在其它領域同步推廣,對于未來人重工提升産能與節省成本的意義無疑是飛躍性的。
雖然未來人重工現在的發展焦點主要都傾注在了航天領域上,但在民用領域上也從來沒有落下。
畢竟對于人類這種麻煩的社會動物,經濟效益往往是推動技術進步的原動力。
而曆史也證明了,技術突破往往都是從民用領域開始的。
“每個月大概能生産多少台磁懸浮裝置?
”看着漆黑色的四棱錐形鐵樁從流水線上走過,江晨滿意地點了點頭,看向楊光磊問道。
“在原材料充足的情況下,月産量能達到十萬件!
”
十萬件,已經比第六街區強了。
聽到這個數字,江晨不由有些感慨。
楚南很早以前就開始在第六街區推行磁懸浮公路,當時江晨也有了解過,負責生産這種磁懸浮裝置的工廠,生産線的自動化程度也僅僅隻做到了百分之五十。
戰前的生産效率他無法得知,但想必也不會差的太遠。
很多時候江晨都有種感覺,在他手上的未來人集團就像一隻蠶寶寶,一點一點地蠶食着他從22世紀帶回來的技術,一縷一縷地吐出潔白而牢固的絲線。
終有一天,絲彙成繭。
終有一天,将破繭成蝶。
在末世文明的遺骸中,未來人集團将孕育出新的光輝,将這個世界帶向更繁榮,更美麗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