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18歲後靠自己,你必須懂點經濟學

第36章 30年後,遇見幸福的自己(1)

  ――18歲後要關注民生福利經濟學

  誰該承擔稅負

  在經濟學上“稅負歸宿”的概念,是指一項稅收最終的經濟負擔者。在這裡要指明,它是相對于法定納稅人而言的,因為最終的稅收負擔者和法定納稅人有時候并不一緻。

  在經濟學家看來,稅收會影響市場上價格對資源的調節功能,因為在稅收的影響下,企業對生産成本的估計必然發生扭曲。比方說,政府規定,每生産一個面包要向政府交納1元錢的稅,那麼最高興的肯定是生産蛋糕和餅幹的企業,因為這實質上是提高了面包的成本,從而使面包在市場上處于相對劣勢,很明顯這樣的稅收會扭曲價格的信号功能,打亂市場上已有的均衡狀态,從而帶來一連串的次級效應。

  除此之外,經濟學家更擔心另一種危險,善良的人們出于好心提出的建議卻讓窮人們更加潦倒。

  我們總有這樣的想法,為了使社會更加公平,應該向那些有錢的人收稅,然後補貼那些窮人。因此有人提出,應該對高爾夫球具、高檔手表、遊艇征收奢侈品稅,他們認為這些商品是隻有少數富人群體才能消費的高檔奢侈品,對其征稅實際上就是對富人征稅,體現了境況好的人應該多納稅的原則,能夠起到公平的效果。然而這樣的“傳統智慧”又一次被經濟學家否定,而且經濟學家告訴我們,所謂的奢侈品稅,往往會讓窮人更窮,而對富人則毫發未損。真的是這樣嗎?

  這涉及經濟學中一個非常有趣的話題――稅收歸宿。它所要研究的是究竟誰最終承擔稅收,顯然對商品征稅會提高商品的價格,而消費者可能會承擔一部分稅費,同時生産者也有可能需要承擔,那麼稅收變動對市場均衡的影響便影響了市場的均衡,在這種情況下市場參與者之間又該如何分配?

  經濟學家們分析說,像遊艇這類奢侈品,屬于非生活必需品,而且替代産品很多,因此屬于需求富有彈性而供給缺乏彈性的商品,當這類商品由于稅收而價格提高時,富人們會選擇其他消費方式,而生産奢侈品的企業卻不得不承擔需求減少帶來的損失,甚至不得不降價或停止生産,最終稅收負擔都會落在企業的員工身上。

  事實也證明了經濟學家的預測是正确的。1991年初,美國的有錢人為了逃避稅收轉而前往鄰國巴哈馬購買遊艇,導緻美國度假勝地南佛羅裡達的遊艇銷售量迅速下降90%。令人吃驚的是,包括“奔馳”、“淩志”在内的高級轎車銷售量也急劇下降。最初美國國會曾預計“奢侈品稅”将每年為國庫帶來3億美元的收入,結果第一年僅僅收到了3000萬美元,隻有預期的1/10,最終,美國政府不得不在1993年取消了這項“虧本”的稅種。

  經濟學家進一步分析說,在市場供給雙方中,彈性越小的一方,承擔的稅負比例也越大。奢侈品的供給彈性不大,但需求彈性較大,因此供給方也就是生産廠商承擔了稅負。如果對大米、食油這些日常生活品征稅則恰恰相反,新增的價格将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相反,如果政府提出對房東收稅,大多數人會認為,至少有一部分稅收會轉嫁到房屋租賃者,但經濟學家說房東将是直接的受害者。首先房屋租賃是一個需求富有彈性而供給缺乏彈性的市場,因此房租的稅收大部分就由房東承擔了,而租戶也不必擔心房東會提高價格,事實上,如果房東能夠提高價格并且全部把房子租出去,那麼他們早就這樣做了。

  經濟學家的解釋是,稅收增加引起租房成本提高,而租賃者會降低他們的需求。在需求減少的市場上,房東們不得不接受最高的出價,而當價格維持不變時,房東不得不按原價出租他們的房子。除非所有房東統一退出市場而降低供給。

  與稅收相對的,是另一種幹涉價格的方法:補貼。

  這是一種常用的方法,政府擔心窮人們買不起房子,于是為窮人提供适用房或者低價租房,政府會提供義務教育和免費醫療制度。同樣,針對那些收入低的行業進行補助,也是一種常用的方法。

  但這其中有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甄别出那些真正需要補貼的窮人。

  政府對水、電、氣的價格補貼,普遍認為是對大衆的補貼。但事實并非如此。顯然,窮人所擁有的用電設備很少,而富人們則使用衆多用電設備,那麼,城鄉居民中的富裕家庭在補貼的鼓勵下會用更多的電。教育補貼似乎也是這樣,本意是為了讓更多貧困家庭的孩子讀得起書。因此必須對那些來自貧困家庭的學生進行補助才能達到政策的真正目的,否則隻會加劇社會的不平衡。經濟學家托馬斯・梅克曾經風趣地說:“出現窮人的原因就是救濟,國家想養活多少貧民,就恰好有多少貧民。”

  産業補貼是國家常用的政策。農業補貼便是一國政府對本國農業支持與保護政策體系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政策工具。政府通過行政手段,幹預資源轉移到農業領域,以支持本國農業的發展。美國政府常常每年撥出400億美元到600億美元補貼農場主,包括牛奶、小麥、玉米等各種農産品。日本在第二次世界戰後50年間迅速工業化,為了不使農民們損失過大,始終采取以國家财政扶持本國農業發展的政策,即使1969年,日本糧食開始剩餘後,仍采取對大米實行高價格補貼的政策。

  事實上,補貼就是一種逆向的轉移支付,這對于調節收入分配,保護特别産業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從理論上說,對相關商品實施限價政策,必然扭曲正常的價格體系,導緻資源的錯誤配置。一般來說,補貼的行業中,企業的資本效率都比較低,正因為效率低所以資本都有流出的趨勢,而補貼的目的就是人為地扭轉這種趨勢,但這樣做的結果往往帶來更低的效率。

  經濟學家提醒你

  隻要消費,就要納稅,盡管有時候,消費者不是納稅人,但卻是稅負的埋單者。增值稅是我國第一大稅,如果你要辦公司,增值稅如何交納,是必須要了解的。應該注意增值稅是針對産品的,而不是公司。隻要産品銷售了,不管公司是否盈利,就必須要繳納增值稅!

  關注失業現象

  就業是民生之本,而民生則是人民大衆之生計,通俗地講,就是養家糊口。能繼承祖輩基業而無需為溫飽奔波的人是少數的,絕大多數人都需要在社會上尋找一個崗位,出賣勞動力換生存。生存是個沉重的話題,要生存我們必須找工作。

  就業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問題,也是人民大衆非常關心的問題。因為就業問題牽扯到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也牽扯了社會的安定團結。所以,就業不論是在經濟學教科書裡還是在決策層案前都是一個重要課題。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很重視就業,尤其是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随着經濟全球化速度加快和新一輪經濟結構調整,結構性失業和摩擦性失業人數大量增加,不少國家就業形勢極為嚴峻。進入21世紀後,随着我國改革進一步深入展開,就業問題已不僅僅是單純的經濟問題,而更成為不容回避的社會問題。

  在經濟學範疇中,一個人願意并有能力為獲取報酬而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的情況,就被認為是失業。失業率是勞動人口裡符合“失業條件”者所占的比例,旨在衡量閑置中的勞動産能。失業率的計算方法為:

  失業率=(失業人口÷勞動人口)×100%

  實際上,确定确實在找工作的失業人員數量是非常困難的,特别是在找到工作前失業救濟金已經過期的那些人的數量。

  失業的曆史就是工業化的曆史。在農村這并不被看做是一個問題,盡管農村勞動力的隐性失業人員幾乎沒什麼事可做,特别是在人口過剩的情況下。

  造成失業的原因很多,因此失業的結構與變動情況是觀察重點。失業可分為:

  (1)摩擦性失業:是指人們在尋找工作或轉換工作過程中的失業現象。例如,年輕人在找到自己滿意的職業并長期投入之前,常常會更換幾次工作;或者由于居住地的變更而更換工作等。摩擦性失業最終的表現形式即求職者找不到滿意的工作,用人單位也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人才,造成就業難和招工難并存的現象。現在好多大學生畢業後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屬于這種情況。

  一般來說,增加職業訓練計劃與提高信息溝通(使失業者能确實掌握就業機會)可降低這方面的失業。

  (2)結構性失業:是指市場競争的結果或者是生産技術改變而造成的失業。例如,新型的計算機産業正在大力招兵買馬時,煉鋼工人卻因為鋼鐵業的衰落而面臨失業;同樣,當繁榮的經濟特區虛位待人時,而老工業區的許多工人卻正在丢掉飯碗。這種因結構性失業而造成的失業者,往往要忍受長時間的失業痛苦,因為鋼鐵工人很難在短短幾個月時間内培養成計算機程序員。

  由此可見,結構性失業通常較摩擦性失業持久,因為結構性失業常表示人員需要再訓練或是遷移才能找到工作。

  (3)季節性失業:是指由于某些行業生産條件或産品受氣候條件、社會風俗或購買習慣的影響,使生産對勞動力的需求出現季節性的波動而形成的失業。例如,雪糕廠在銷售淡季裁減員工,因此而造成的失業者就是季節性失業。

  對季節性失業人員的職業指導應側重于信息服務,指導他們在淡季以靈活的形式(如非全日制工作)臨時就業。

  (4)周期性失業:是指由于整個經濟周期波動造成勞動力總需求不足産生的失業。它一般出現在經濟周期的蕭條階段。這種失業與經濟中周期性波動是一緻的。在複蘇和繁榮階段,各廠商争先擴充生産,就業人數普遍增加。在衰退和谷底階段,由于社會需求不足,前景暗淡,各廠商又紛紛壓縮生産,大量裁減雇員,形成令人頭疼的失業大軍。

  例如,你是一家空調生産廠商的職員。随着經濟衰退周期的來臨,人們的收入減少,買空調的人也就越來越少。這時,你們所生産的空調就會在倉庫裡越堆越多,老闆的臉色一天比一天難看。直到有一天,老闆面色沉重地宣布:為了挨過危機,企業不得不裁員。于是,你就成了周期性失業者。而且你會發現,你周圍有很多人都和你一樣失業了。

  失業是普遍存在的現象,不管是在哪個國家,都會有失業者。一般來說,人們都不願失業,都認為失業是一種不好的現象。但不少西方經濟學家認為,一個合理的失業率及其失業現象的存在,是促進社會發展所必需的條件之一。

  比如說,現在我國大學生失業的現象比較嚴重,但大學生失業現象對整個社會也并非一無是處,而是有着一定的積極意義。“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而隻有通過自由流動,人力資源才能實現最佳配置,資源利用效率才盡可能地提高。從人力資源配置的角度看,大學生失業現象是人力資源自由流動的結果,反過來,也為人力資源的自由流動掃除了障礙,創造了更充分的條件,同時也具有一定的人才儲備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大學生失業現象并非完全是人力資源的浪費,相反在某種程度上能夠促進人力資源最優配置。

  經濟學家提醒你

  人們都非常害怕失業。但有的時候,失業反倒是另一種機會,因為失業在某種程度上能夠促進人力資源的最優配置。

  破壞并不是利潤

  詹姆斯先生生氣了,因為他那粗心的兒子不小心砸破了一扇窗戶玻璃。有好幾個人,看到這種局面,都不約而同如此這般地安慰這位不幸的店主:“不論發生什麼不幸的事,天下總有人會得到好處。人人都得過日子呀,如果玻璃老是不破,要玻璃工幹什麼呀?”

  有一位教授卻給大家上了一課:假定這塊玻璃值6法郎,這個事故給玻璃工帶來了6法郎的生意。這我承認,我絕不會說這不對。這位玻璃工趕來,履行自己的職責,然後拿到6個法郎,在手裡掂量掂量,而心裡則感激那個莽撞的孩子。這些都是我們能夠看到的。

  但是,假如你得出結論――人們确實常常得出這樣的結論――說打破玻璃是件好事,說這能使資金周轉,說由此可以導緻整個工業的發展。

  請容我大喝一聲:“住嘴!你的理論隻看到了能看到的一面,而沒有考慮看不到的一面。”

  看不到的那一面就是,由于詹姆斯在這件事上花了6個法郎,他就不能用這6個法郎辦别的事了。你沒有看到的是,如果他不用修補這扇窗戶,那麼,或許就可以換掉自己的舊鞋,或者給自己的書架上再添一本新書。簡而言之,如果沒有發生這起事故,他就可以用這6法郎幹别的事。

  讓我們把鞋也聯系起來,來看看這一事故對它的影響。現在窗戶打破了,玻璃工的生意增加了6個法郎,這是我們已經看到的。如果窗戶沒有破,鞋匠(或别的什麼人)就會增加6個法郎的營業額,這是我們看不見的。

  而如果在看得見的一面之外――這是積極的事實,也考慮一下看不見的一面――這是消極的事實,那麼,我們就會明白,不管窗戶是打破還是完好,整個工業,還有全國勞動的總量,都不受影響。

  現在,讓我們站在詹姆斯先生的角度考慮一下。第一種情況,如果窗戶被打破了,他花了6法郎,那麼,他從窗戶上得到的享受,既不會比從前少,也不會比從前多。

  第二種情況,假如窗戶沒有被打破,他也就可以拿這6個法郎去買鞋,于是,他在繼續享用窗戶的同時,還可以得到一雙鞋。

  而由于詹姆斯先生是社會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我們必然可以得出結論,綜合起來考慮,對享用和勞動進行一下估計,那麼,我們已經喪失了被打破的窗戶的價值。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