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18歲後靠自己,你必須懂點經濟學

第34章 看穿商家鬼把戲,捂緊你的錢袋子(4)

  我們知道,價格壟斷是以信息壟斷為前提的,假若消費者知道豆制品的信息,那一定不會買這種商品。信息不對稱的直接後果就是導緻高交易費用的産生。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庫特納在他的作品裡痛斥了價格壟斷的弊端,他列舉了許多例子:如利維牛仔在倫敦的售價是紐約的兩倍;買同樣的唱碟、洗衣機或洗碗機,英國的消費者花的英鎊比美國消費者付出的美元要多――為什麼一輛福特轎車在美國1萬美元即可買下,在英國要花2萬美元才能到手?中國上海大衆的汽車以8千美元出口,但國内消費者卻要付12萬元人民币購買。羅伯特・庫特納說,過高消費稅、裝運費和關稅較高隻能解釋這種差異的一小部分。導緻價格懸殊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來已久的價格壟斷。正是這種壟斷使英國消費者的實際生活今不如昔。

  商品的價格為何一再擡高呢?其中蘊涵着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呢?

  我們知道,消費者要獲得一件商品,需要通過許多的渠道,這些渠道就是商品的流通渠道。一般情況是:産品的生産商――經銷商(總代理商)――批發商(一級或多級)――零售商――無數分散的消費者個人。在流通渠道中生産商是産生商品使用價值的供給者,而商品價值的形成,除生産商之外,還有許多的中間商。在産生商品價值的形成中,一件産品的廠價和零售價是相差很大的,這成了一種市場經濟中的商業慣例。無數分散的消費者個人由于各種原因,無法直接與生産商建立起相互往來的關系,無法從廠家購買商品,反過來也是一樣,生産商也無法與無數分散的消費者個人建立起相互往來的關系,産品不能與用戶直接結合。

  因此,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造成生産商與消費者雙方之間的關系被阻隔,一件商品的售價,從廠家到消費者手中,價格上升了許多,有的甚至是以倍數增長。消費者購買到的商品都是價超所值,消費者多數的勞動成果(金錢)并沒有付給産品本身,而是付給了流通渠道――各個層次的商人們。

  在中國目前的市場經濟運行中,中間商所占的交易費用有多大呢?在交易費用中,安利的成本和自己的利益占産品售價的49%,那麼安利的産品通過中間商進行産品的經銷,其産品的交易費用中間商至少也要占到51%的幅度。僅此一件産品,就可以讓我們知道中間環節的交易費用是相當高昂的。

  可是消費者的選擇和購買并不是為了經銷商,而是為了選擇生産商。商人并沒有創造價值,他們隻是掌握了信息的一端,實際上正是因為信息的壟斷才賦予商人向消費者獲取利潤的權利,商人獲得的是一種信息租金。

  消費者在供大于求的市場條件下仍然不能克服信息弱勢所帶來的價格欺詐。不僅消費者由于信息不對稱經常蒙受損失,生産商在對消費者信息的把握上也同樣存在着不對稱信息的弱勢。有時候真正的需求得不到相應的滿足,而真正能提供滿足的商品無法達到真正的需求者手中。

  識破了信息不對稱的秘密,将促使我們以後在購物消費過程中盡量了解市場的信息與商品的信息,通過分析、比較、核算估計出某一類商品的價格成本,再憑你的讨價還價功夫,那麼你一定可以用1元錢,或者更少的錢買到2元錢的東西。

  經濟學家提醒你

  根據經濟學家張五常的看法,交易費用是指任何不會在一人經濟(猶如《魯濱遜漂流記》所寫的狀況)内出現的機會成本。由于一人經濟内不可能構成社會,所以也沒有制度和經濟組織。張五常同時認為,交易費用就是制度費用。

  例如,在一人世界内不可能有偷竊的行為,所以在社會中,任何防止偷竊所帶來的機會成本都是交易費用(如安裝門鎖、閉路電視等);在一人世界内不需要律師,所以在社會内,訓練律師、聘請律師的費用都是交易費用。

  交易費用是可直接歸屬于發行權益工具新增的外部費用,包括支付給代理機構、咨詢公司、券商等的手續費和傭金及其他必要支出。

  大閘蟹的差價

  喜歡美食的人大概都知道陽澄湖大閘蟹。這是一個赫赫有名的品牌。

  圍繞着這個品牌螃蟹,也引出許多飲食文化的趣事來。2004年,在江蘇南京一年一度的“螃蟹節”上進行螃蟹“狀元、榜眼、探花”的評選。評選出來的“蟹王蟹後”拍賣出5萬多元的“天價”!就是“榜眼”也賣到了6000元。一時間,螃蟹“擂台賽”似乎成了品牌蟹促銷的共同法寶。

  相比之下,那些沒有品牌的雜蟹黯然失色,也使得賣蟹者之間“收入兩重天”。

  在南京的農貿市場上的蟹攤前可以看到,精明的買蟹婦女非常善于和螃蟹經營戶讨價還價。賣蟹戶一開始聲稱自己賣的是正宗陽澄湖大閘蟹,開價每斤150元,但最後卻以每斤20元與顧客成交。對于陽澄湖大閘蟹怎麼會出現如此差價的疑惑,有位賣蟹戶不禁大倒苦水:“由于大多數消費者都認同品牌蟹,所以将雜蟹打上了‘陽澄湖’蟹的标簽以吸引人氣賣個好價錢。如果吆喝是雜蟹,能賺個生活費就不錯了。”這位賣蟹戶說,國慶前後,由于陽澄湖、固城湖等地的品牌蟹未到上市成熟期,他們賣雜蟹就賺了幾萬元。但随着品牌蟹的成熟期到來及大量上市促銷,雜蟹的銷售份額逐漸被打壓。每年的10月後期,一次進一二百公斤的雜蟹賣上四五天也賣不完,加上損耗在内,每天都要賠本100多元。

  而就在雜蟹攤主抱怨經營難時,品牌蟹“江南蟹王”卻在忙着下貨打包送貨。攤主王勇喜不自禁地說道,由于2004年陽澄湖蟹源緊張,所以蟹價從2003年的每斤110元漲到每斤120元,即便這樣,他每兩天就要走掉六七百斤貨。當然,一年也就忙3個月。對于賣蟹者收入差距這一話題,王勇承認,陽澄湖、固城湖等地的品牌蟹确實不錯,賣品牌蟹比賣雜蟹的每月收入要高出近10倍。但是品牌蟹如果沒有成功的促銷與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同,恐怕賣蟹者的收入差距也不會這麼大。當然,即使是同一産地、同一品種的好蟹,還可能因為經營者的品牌效應而獲得更高的産品附加值。他從1999年開始,因年年都有巨蟹而獲得羊皮巷螃蟹節“蟹王”的稱号,這讓他的銷售額足足上升了四成多。

  要打造一個好的品牌,所擁有的優勢将是毋庸置疑的。在市場競争日趨激烈的經濟環境中,商品的平均生命周期縮短,新産品的市場導入頻繁,擁有知名品牌的企業會有更強的價格競争能力。調查表明,一個知名品牌能将産品本身的價格提高20%~40%甚至更高,沒有品牌或是品牌知名度較低的企業面臨着被市場淘汰的威脅。這就是“品牌效應”。在競争中勝出、處于壟斷地位的品牌将價格保持在一種接近于壟斷價格的高度,而同時,大品牌憑借規模優勢往往取得利潤的更大份額,比小公司獲益更多;而那些在競争中敗北的雜牌則拼命采取低價以維持可憐的利潤,它們的市場份額也越來越小,直至從市場中徹底退出。“統治”市場利潤和市場份額的,正是那些品牌商品。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