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漢祚高門

1048陷君悖禮

漢祚高門 衣冠正倫 5410 2024-01-31 01:10

  太極東堂内,台内官長大半到場,足足二十幾人。

  此時距離通苑事發已經過去了兩個多時辰,但哪怕是在場這些台省官長們,其中相當一部分仍然隻是隐約知道出事了,但卻并不知究竟發生了什麼。

  所以在最初到達東堂的時候,氣氛還算不錯,絕大多數人甚至有說有笑,話題自然難免談到昨日梁公歸都時的盛況,甚至有人讨論梁公如此盛望是否合宜。

  通常在大多數情況下,台内氣氛還算寬松,各家并執朝局,在沒有切身利害沖突的情況下,誰也不敢違于衆願,因言入罪。所以一些敏感話題,在平時也并非不可讨論。

  但當衆人進入殿堂各自坐定之後,才猛然發覺情況似乎有些不妙。

  首先便是缺席者極為蹊跷,司空不必說,平時入值就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哪天真出現了反而要讓人懷疑他是不是打算要搞事情。可是司空之外,鎮軍、司農、少府、丹陽尹等俱都缺席,這就透出了一點詭異。

  其次便是大佬們神态略顯不妙,護軍衛崇直接戎袍在身,立于殿前迎候衆人,等到人員到的差不多了又匆匆往内苑方向而去,遲遲不歸。另中書、仆射等各自端坐于席,不苟言笑,哪怕官員上前見禮也隻是略作颔首敷衍。

  而後狀态最明顯的便是光祿勳孔群,此公雖執廷禮,但平日性情闊達随性,使人親昵。然而這會兒卻是面色陰沉含霜,嘴角噙以冷笑,整個人身上都散發出一股生人勿進氣息。

  如果說旁人異态還讓人捉摸不透,可是孔群這種異态卻不免讓人聯想諸多。今次梁公歸都,光祿負責安排接待,眼下孔群此态,多半是這方面出了問題。而再看台輔們的微妙神情,似乎問題還不算小。

  再聯想此前台内諸多風傳,衆人心内便各自凜然,益發感覺到潮湧水深,此前那種輕松蕩然無存。

  時間就在這種沉悶到近乎凝固的氣氛中悄然流逝,不知過了多久才有内侍趨行而入,宣召幾名台輔入見。

  待到台輔們起身離席而去後,殿中氣氛才又緩和幾分,這會兒才有一些實在按捺不住好奇心的台臣向左右臨席打探。這種身在其中但卻不知發生何事的感覺實在讓人惶恐難安,可是殿中官員雖多,但卻少有人能說出什麼。

  所以衆人視線下意識便集中在孔群身上,有幾個自覺關系還不錯的酒友繞席走過去,隻是還未及開口,孔群那裡已經冷漠道:“廊亭生祟,諸君各自求幸吧。”

  聽到孔群這沒頭沒腦的話,許多人頓時呆愕當場,心情變得更加紊亂。

  此時苑内一偏殿中,又是另一番情景,皇帝居坐殿上,往常多有喜意的臉頰上這會兒多有憤怒,隐握在衣袖裡的拳頭更是止不住的微顫,小眼珠子更是毫無避忌的在幾名剛剛行入的台輔們身上掃視。

  皇帝席位另一側則是已經許久沒有公開在台臣們面前出現的皇太後,皇太後這會兒臉色同樣鐵青,搭在小案上的手指甲抓得光滑桌面發出刺耳之聲,語調則更顯出一股極力壓抑的怒火:“已經過去幾個時辰,何以至此,諸公可有道我?”

  台輔們這會兒卻像是早有約定,聽到皇太後的問話并沒有人開口回答,隻是一個個将頭垂得更低。

  這種無以回應的态度無疑更加令人抓狂,皇太後見狀後已是冷笑起來:“莫非真如梁公所言,朝内果有奸邪深藏,竟令諸公怯不敢言?如此看來,難道真要宣诏于外?”

  台輔們聽到這話,頓時不複淡定,中書令褚翜忙不疊避席下拜,口呼道:“臣惶恐,臣慚愧……”

  其他幾名台輔也都避席下拜,揚州刺史諸葛恢更是以額觸地,顫聲道:“臣等失職,難辭其咎。但若問政于邊,則亂之兆起,懇求皇太後稍假朝夕,臣等必嚴查深究,絕無怠慢。”

  眼見台輔們如此作态,皇太後臉上寒霜才微有解凍,繼而頗具深意的看了皇帝一眼。在她看來這也是言傳身教的一種,憑她一介婦人,若無這種内外制衡的局面,怎麼能憑着寥寥幾言便迫得台輔們保持足夠的恭順。

  皇帝這會兒卻無意領會母後這會兒所展示的微妙權衡,隻是忿忿道:“梁公奉诏歸國,朕思見功臣心切,卻因奸邪惡阻不能得見,更有亂擾近苑,發乎身畔!此等昭然劣迹,諸公難道真是全無所察?若真如此,國是所托是否合宜?”

  皇帝此言一出,殿内頓時響起幾聲清晰可聞的倒抽涼氣聲,幾名仍保持下拜姿态的台輔姿勢更是陡然僵硬起來。

  另一側皇太後聽到這話,也忍不住眉頭深皺,覺得皇帝言之過重,失于偏頗,稍作沉吟後才沉聲道:“皇帝所言正是我心中深痛,諸公俱為賢長表率,各以勞任護持内外鹹安,何以今次竟生疏漏,使良臣怨走?”

  眼見皇太後搶聲而皇帝已經略有尴尬之色,衛崇當即越衆而出,肅然道:“臣先至通苑,或可略陳所見。當時梁公已是憤出,宿衛各部各離其守,中殿竟無戟衛。臣擁駕歸苑後,即刻召問後軍、北軍,所涉将尉俱已執下待責。”

  皇太後聽到這話,臉上頗有餘悸,一想到當時那種亂象,皇帝身邊竟然乏于拱衛,心内便更惱怒:“此中所涉将尉,必以失職嚴懲!”

  衛崇先是受命,而後又說道:“宿衛雖有失職,但畢竟事出有因。臣到場之時,場内尚有各種亂禮械具并失禮谒者,此非臣職内所問,業已傳送有司……”

  “護軍及時到場,所做皆是急務。”

  聽到衛崇交代諸多,皇太後臉色更顯和緩,不乏嘉許道。這也是她表達不滿的方式,衛崇如此盡職,更反襯出台輔們的遲鈍,事情發生已經過去了幾個時辰,居然還沒有定論拿出。

  皇太後那些潛台詞,台輔們怎會聽不出來,諸葛恢當即便說道:“臣于此中,确有疏忽。梁公歸都,畿内歡騰,因此多生細務雜蕪,遠非州府一署能束。西路士民廣聚,道途擁堵,不得不急用覆舟山道……”

  聽到他滔滔不絕講述諸多,雖然言中并無推诿,但大凡聞者聽到也都覺得這些事務實在繁雜到了極點,忙中出錯似是情有可原。

  但說實話,若隻是尋常吏員作此抱怨還倒罷了,他堂堂揚州刺史、執政之尊,難道真要事無巨細逐一過問?若真困擾于這些雜務,反倒說明他是真的失職。朝廷以執政的俸祿禮遇,供養了一個能力有限的迎賓。

  皇太後也不是第一天聽政,當中推诿又怎麼會聽不清楚。甚至皇太後還能聽出此言不獨推诿,更是要借此描述梁公歸都給京畿帶來的動蕩。一個外鎮方伯回到建康城,居然帶來這麼多的喧擾,甚至就連台輔都不得不沉浸于因此生出的諸多細務不得抽身。

  邏輯就是如此,皇太後雖然也知當中不乏誇大,但也知諸葛恢不可能無中生有,頂多添油加醋,因此神情便有幾分僵硬:“去年至今,梁公戎勞江北,驅力用命,頻創殊功,如此才使王業複興有望,江東士民俱得安生。因此廣得時譽嘉重,縱然因此生出什麼勞擾,那也都是情有可原。”

  言是情有可原,但究竟需要原諒什麼?是梁公功勳太高,還是生民推崇過甚?既然需要原諒,那不就是在說這是不對的?

  此時殿中衆人,衛崇是被隐隐排斥在外的,一則資曆淺,二則實力弱,三則不能與在場者達成合流。他本身或是乏于這種權說經曆,但因為處境頗有尴尬,自然多生敏感。

  此時想來,梁公歸都那場煊赫,大概也是刻意呈獻給某些人看的。而那場亂禮,此前想不懂,這會兒也隐隐有所覺悟了。

  他與梁公眼下倒是兩輩人,或可言之忘年交,自然不願見梁公被人雖不彰于明顯但卻暗裡中傷,因此便發聲道:“梁公凡有功榮,首論還應是王用明鑒。譬如在朝諸公,哪一位不是殚精竭慮各自盡責?何以生民重于邊而輕于内?或是民風浮躁,教化有疏。可見司徒久缺,确是有失啊!”

  皇太後聞言後便忍不住點頭,老實說諸葛恢那番描述的确讓她多有不滿,但也知道這番不滿不該投射于梁公,但這當中總有壞人壞事,以前她是遷怒沈充,如今聽到衛崇說司徒久缺而累及教化,稍作深想便覺得不是沒有道理。

  “河北伧士尚能感于教化,以忠烈報君。畿内首善所在,豈可因此而受外郡見笑,司徒所任在重且急,還望諸公銜念深記,早作推選,再續清議。”

  衆人聽到皇太後這麼說,臉色不免又有幾分不自然,要知道那伧士哀榮正是他們卡住以要挾淮南。可是在皇太後看來,這本就是彰顯王道教化之力的一個好例子。此前被他們拖延下來,沒想到在這個微妙時刻皇太後又因此生出聯想。

  所以可見,要讓皇太後從内心裡對沈維周産生出厭煩忌憚是多麼重要的事情!

  還有一點,在沈氏俱都缺席的情況下,衛崇還如此跳脫聲援,也讓人多有生厭。

  因此再應付過皇太後所言推舉司徒之後,褚翜便又開口歎息道:“其實今次通苑生亂,也是埋患日久。近年邊事頻用,台内要作支應,難免也要勞用日繁,國事不敢就于勉強,難免需要廣納才力,如此一來,新舊雜積,士用重疊冗瑣,施令多有混亂,訓告散于多門,亟待深作梳理。”

  “不錯,譬如今次宿衛拱護安排,便多勞繁雜用。原本應是各軍自有歸用,但目下卻多拼湊互擾。平日尚可審于從容,一旦遇事,則甲衆調出多門,反倒失于協調。覆舟山駐處本有戍用,北軍陵衛卻又不知從于何方調令……”

  幾人一唱一和,将宿衛管理描述的混亂不堪,當然這也是事實,宿衛中山頭林立,各有歸屬,但這是各家妥協的結果,要确保人人有肉吃。衛崇這個護軍名義上雖然掌管宿衛将領任免升降,但事實上也要遵從于一直以來所形成的默契。

  道理是這個道理,可也的确造成了宿衛的構架臃腫、管理混亂。你衛崇連自己一畝三分地都沒有搞清楚,有什麼資格談論教不教化?

  聽到衆人連消帶打,漸成圍攻之勢,衛崇一時間也是額頭冷汗湧現。他在一衆台輔中本就是小字輩,此前在台中便被人譏作“護嫁”。這一次貿然出頭,也的确有引火燒身之勢。

  “長患自有緩治,眼下不是該要商讨該要如何撫慰梁公?難道真要等到朕诏令出都,屆時再作細論?”

  看到自家丈人被人為難的口不能言,皇帝心裡自然不舒服,更加遺憾于今次沒能見到姊夫,讨教一下該怎麼收拾教訓這些對他多有無視的老家夥。他家姊夫那雄健詞鋒,他可是羨慕了許多年啊!

  皇帝這麼一說,原本群臣踴躍發言的氣氛也頓時又變得沉悶下來。是啊,他們跟衛崇又較的什麼勁,覆舟山碼頭船上叫嚣着要清君側的沈維周才是當下的心腹大患啊!

  講到這一點,台輔們又覺頭疼不已。眼下這一狀況他們雖然也有預料到,但卻是設想中最惡劣的一種。

  在他們的算計中,最好的結果應該是沈維周這個南貉根本就不知道這一舊禮内涵,平淡無奇的過去之後,日後偶有提及,皇太後心裡那根刺就越紮越深。又或者沈維周窺破,直接在苑中君前與他們力辯。

  可是現在,沈維周一副破罐子破摔的姿态,雖然也是收了一定效果,但難題卻擺在他們眼前。這是吓唬人的還是真的要成真?

  在這其中,他們敢不敢賭還在其次,問題是皇太後和皇帝願不願意跟他們一起賭?

  所以沉默片刻後,褚翜便又說道:“臣先前所言并無虛詞,當下台事雜蕪,若要嚴查究竟的确不是頃刻能成。至于梁公那裡縱有怨切,但久受國用之重,想必也能稍作相忍,以待……”

  “梁公誠是大局為重,司空卻不可常情度之。”

  衛崇實在按捺不住,低聲插了一句嘴。你們這群老東西也就隻會欺軟怕硬,眼下擺明了要作拖延,沈充會跟你們講這些道理?

  果然,此言一出,台輔們臉色也都變了一變。

  他們從籌劃此事的時候,便是将沈充當作一個最大變數而做設防,譬如昨日北軍調動,都南便已經甲士暗集。這雖然也是他們目的之一,但不做對手想不到這豪賊有多讓人難受。至于今天,更有家人入台暗告言是家門左近發現許多行迹鬼祟之人徘徊不去。

  “奸猾宗賊,實在不配名子!”

  時至今日,皇太後心内因沈家而生出的隐隐不安,俱都化作負面情緒集中于沈充一身,這會兒開口更是不留情面,沉聲道:“梁公社稷柱臣,決不可久作懷怨疏遠。諸公若以國是為念,宜早追查定論,以慰梁公。”

  “臣等自是盡力不敢怠慢,可梁公目下已是登船,随時将要渡江。若是離都,則勢将更糜。眼下公論未有,可否私情稍作羁留?”

  蔡谟連忙又開口說道。

  皇太後聽到這話,臉上已經露出意動之色,說實話她是真的被兵亂吓怕了,單單一個清君側的宣告便驚得她直接出面會見群臣便可見一斑。

  皇帝這會兒也想讓姊夫賣自己一個面子留下來,不要鬧得太僵,剛待要開口卻發現丈人側過身頻頻對他打着眼色,垂在腿側的手更是連連擺動,原本湧到嘴邊的話頓時咽下去,發現母後已經張口欲言,便将衣袖一撫,案上鎮紙落下。

  趁着内侍忙不疊上前收拾之際,皇帝思緒也在快速轉動,思索這當中哪裡不妥。過了片刻,他腦中陡然靈光一閃,繼而便蓦地一拍書案,揚聲道:“今次惡事,起于亂禮。蔡公此論,莫非要朕為此亂禮事迹施加遮蔽?”

  此言一出,殿内衆人俱都愕然,而後則以難以置信的眼神望向皇帝。而皇太後也頓時呆在了那裡,若非皇帝發聲,她是真的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也完全忽略了若真明诏發出,怎麼可能獨定于人情!

  “臣不敢!臣豈敢……臣等必盡力追查,以求速定此事!”

  蔡谟這會兒也是額頭冷汗直湧,沒想到這個坑要把他給埋進去。

  皇帝得于一時靈光,心内卻無多少欣喜,明明殿下群臣敬拜,在他看來卻仿佛一個個虎狼正在目光冷厲的注視着他!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